千載瓷器融文脈 文學傳承煥新章
瓷器(china),世間唯一與國同英語譯名之雅器。
一抔泥土入火淬煉,出落成流光溢彩的陶瓷,經(jīng)烈火燒制與釉色升華,造就傳世的藝術傳奇。作為原始的器具,瓷器伴隨著人類文明史,歷經(jīng)千年時光的洗禮,流傳至今。
12月21日,第二屆芙蓉文學雙年榜·文學盛典在長沙銅官窯舉行,來自全國各地的18位作家走進銅官窯博物館,覽一回唐長沙窯瓷器詩,探尋文物背后的故事。
長沙窯,大唐造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,瓷器種類共有70余種,造型別致美觀,樣式新穎多變,極富藝術創(chuàng)造性。千年前的一把窯火,燒出了眾多世界第一:
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彩發(fā)源地,首次打破了“南青北白”局面,形成了“南青北白長沙彩”的三足鼎立格局;首次將書畫藝術與制瓷相結(jié)合,讓藝術與生活撞了個滿懷;興起于唐代中期,曾是“外銷第一窯”,銅官窯也因此成為“海上絲綢之路”的重要支點……
時間回溯至1988年。一艘古老的沉船“黑石號”被打撈出水,揭開了長沙制瓷的傳奇。
印度尼西亞的勿里洞島海域,一艘滿載中國唐朝貨物的阿拉伯帆船被發(fā)現(xiàn)。歷時9個月,從“黑石號”沉船打撈上來的器物有67000件,其中,56000多件瓷器產(chǎn)自長沙銅官窯,令人驚奇的是:沉船上這5萬余件長沙窯陶瓷依然保存完整。
青釉褐綠彩阿拉伯文碗 攝影 曹菲
展柜內(nèi),一盞刻有“七彩祥云”的碗,吸引了眾人的目光?!扒嘤院志G彩阿拉伯文碗來自‘黑石號’,別看它外表普通,內(nèi)里別有洞天?!敝v解員介紹,碗心的紋樣,上部是變體的阿拉伯文,下部則是中華傳統(tǒng)紋樣云紋。這種獨門手藝,是長沙銅官窯首創(chuàng)的“釉下多彩”,可讓線條呈現(xiàn)出紅、綠、褐多種顏色。
“千百年來,長沙銅官窯在保持傳統(tǒng)技藝的基礎上,不斷追求創(chuàng)新與突破,綻放新光彩,讓長沙陶瓷閃耀世界舞臺。這給了我莫大的鼓舞。我們的創(chuàng)作也需要在堅守經(jīng)典之美的基礎上,與時俱進,開辟新的表達維度,讓文字的力量歷久彌新,煥發(fā)時代光芒。”作家魯敏感慨。
“君生我未生,我生君以(已)老。君恨我生遲,我恨君生早?!辈┪镳^二樓,一件題有唐詩的陶瓷器靜靜佇立,古樸的釉面泛著幽幽光澤,似與今日觀者低語,傾訴與“君”情深緣淺,無法共白首的哀愁。這首廣為流傳的五言絕句,最早便是出自于此。
“在詩歌盛世的唐朝,長沙銅官窯的工匠們開始在陶瓷器具上創(chuàng)作、題寫、燒制詩歌,這開創(chuàng)了‘瓷詩’的先河?!辈┪镳^講解員娓娓道來?!澳壳埃寻l(fā)現(xiàn)110首唐代工匠留下的詩文,內(nèi)容涵蓋風景、愛情、邊塞等生活場景,洋溢著濃厚的煙火氣息。”
千年前的匠人們,以伐木磨泥之手,將滿腔詩意融入泥土,凝固為永恒,將個人情感與歷史洪流交織;
千年后的今天,一群文學作家走進博物館,與文物無聲交流。用筆墨與思考,將歷史的回響融入現(xiàn)代文字之中。那一刻,時空界限被模糊,窯工們與現(xiàn)代的作家隔空對視,傳遞著彼此對美的追尋。
現(xiàn)場,一位作家駐足陶瓷詩前,久久凝視陶瓷上的詩句?!肮そ持娗椋从谏?。他們不僅是手藝人,也是時代的記錄者與見證者。希望千年后的某一天,我們的文字亦能如這瓷器般,被未來的目光所捕捉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