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紅妝”瓷器 顏色釉瓷的代表作
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以“紅妝”來描繪美麗的人,而“紅妝”的瓷器其實也很美麗。
《尚書》說:“赤者,火色也?!薄夺屆贩Q:“太陽之色也?!背嗌鳛槿祟愓J識的最古老的光明之所在,位列南方正色。傳說中,炎帝因為最早掌握了人工用火的技術(shù)而被尊為“赤帝”。
紅釉瓷分為高溫紅釉、低溫紅釉兩大類。高溫紅釉以銅為著色劑,高溫燒成,代表釉色包括尊貴莊嚴的祭紅釉、鮮紅璀璨的郎窯紅釉、如醉酒之面色的豇豆紅釉等。
豐富的紅釉釉色
郎窯紅釉瓷,是清康熙時期郎廷極督理景德鎮(zhèn)陶務(wù)時創(chuàng)燒的紅釉瓷,本為仿燒明宣德時期的寶石紅釉。其以銅為著色劑,在1300℃以上的高溫中燒成,釉汁厚且具有極強的玻璃質(zhì)感,正如紅寶石一樣艷麗璀璨。由于釉汁厚,在高溫下產(chǎn)生流淌,但流釉不過底足。所以郎窯紅釉瓷常見口沿露出白胎,俗稱“燈草邊”;而底部釉汁流垂凝聚色近黑紅,世有“脫口垂足郎不流”之說。展覽中的清康熙景德鎮(zhèn)窯郎窯紅釉觀音尊即是其中代表。
低溫紅釉也有礬紅釉、胭脂紅釉等。胭脂紅釉,其著色劑為金,低溫燒成,釉色呈淺粉、胭脂粉色、薔薇色。胭脂紅最初見于清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上,盛行于清雍正、乾隆兩朝。除胭脂紅釉瓷外,粉彩、廣彩等瓷器上亦采用胭脂紅裝飾。清雍正景德鎮(zhèn)窯“大清雍正年制”款胭脂紅釉罐,釉色嬌柔嫵媚,映現(xiàn)出極其美麗的淡粉紅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