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靜:讓非遺成為旅游中的“文化地標”
田靜建議,在“非遺+旅游”蓬勃發(fā)展的當下,深入探究非遺體驗的底層邏輯,是推動其良性發(fā)展的關鍵?!胺沁z體驗的核心不只是讓人們參與制作,理解工藝之美,提升審美力,更在于搭建起一座連接古老智慧與當代生活的橋梁。每一項非遺技藝都如同一個多面體,有著跨學科的豐富內涵。以建水紫陶為例,詩書畫印融入其中,展現語文的韻味,器物造型的立構,蘊含數學的精妙。這種多元融合不僅可以激發(fā)大眾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興趣,更能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創(chuàng)造的渴望,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思維與學習能力?!?/p>
“實現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,我們需要開拓新思路。在非遺研學課程體系構建上,除了依據年齡和技藝難度分層,還應充分考慮游客的興趣愛好與文化背景,打造個性化、定制化的體驗課程。對于非遺傳承,可以鼓勵市場營銷、文化傳播、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的社會力量參與其中,形成發(fā)展合力?!碧镬o表示,“在落地實施層面,要打破傳統(tǒng)的合作模式。旅游景區(qū)與非遺傳承機構可以建立‘共生型’合作關系,共享資源、共擔風險、共創(chuàng)價值。除資金與政策支持外,政府還可以搭建文化交流與合作平臺,促進不同地區(qū)非遺與旅游項目的交流互鑒。同時,地方可以借助互聯網與新興技術,如虛擬現實(VR)、增強現實(AR)等,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非遺體驗場景,讓非遺‘動’起來?!?/p>
“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時代潮流中,期待非遺能夠實現華麗轉身,成為文旅融合中最具靈魂的元素,在文化傳承、經濟發(fā)展與社會進步等方面發(fā)揮多重作用。建水紫陶愿成為創(chuàng)新與傳承的先鋒,讓更多人在非遺體驗中,找到文化的歸屬感與認同感?!碧镬o表示。
原標題:
田靜代表:讓非遺成為旅游中的“文化地標”